农发行四川分行:4.4亿元贷款赋能夹江“粮”方
农发行四川分行:4.4亿元贷款赋能夹江“粮”方
农发行四川分行:4.4亿元贷款赋能夹江“粮”方绿绿的秧苗在水田中(zhōng)随风轻摆,玉米植株挺立田间,大豆嫩芽破土而出……初夏时节,眉山的田间地头(dìtóu)一派生机盎然,孕育着丰收(fēngshōu)和希望。
作为“天府粮仓”首提地,眉山牢记殷殷嘱托,坚定扛起保地稳粮的(de)政治责任,奋力打造“美田弥望、稻谷飘香、物阜民丰、幸福和(hé)乐”的新时代更高水平(gāoshuǐpíng)“天府粮仓”示范区,努力(nǔlì)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“眉山力量”。
近年来,眉山交出亮丽成绩单: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综合评价和粮食安全(liángshíānquán)党政同责考评均居全省(quánshěng)第一,2023年田长制工作考核全省第二,2024年度(niándù)市(州(zhōu))党委和政府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优秀(yōuxiù),“天府粮仓”建设成效连续三年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。
眉山地处岷江中游,是成都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,千百年来大自然的钟爱和人民的勤劳使得这片土地成为(chéngwéi)一方(yīfāng)产粮宝地。
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,加强耕地保护,严守耕地红线,才能(cáinéng)牢牢端稳中国饭碗(fànwǎn)。
近年来,眉山担当作为,扛牢粮食安全重任,坚持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”,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(bǎohù)制度,成立耕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,出台耕地保护措施30条,配备“四级”田长7700余名,将(jiāng)耕地保护任务(rènwù)落实到人头(tóu),每一寸土地都有了守护者。
面对农村劳动力流失、部分土地荒芜的情况,眉山出台撂荒地(liàohuāngdì)整治8条措施,建立“国企主导、政府奖补、社会参与”的长效机制,创新(chuàngxīn)“帮耕帮种、流转耕种(gēngzhòng)、兜底复种”等多种模式,全市撂荒地实现动态清零,整治成效显著(chéngxiàoxiǎnzhù),整治经验成为2023年全省典型案例。
近日,记者走进市田长制办公室调度中心,看到工作人员点击地图上任意一个网格,大屏幕上随即显示对应网格的卫星遥感影像图,以及(yǐjí)相关耕地数量、质量、田长等(děng)动态信息(xìnxī)。“依托卫星遥感技术,实现了辖区耕地监测(jiāncè)全覆盖。”现场有关负责人说。
以(yǐ)科技护良田,眉山依托(yītuō)已发射的10颗高分辨遥感卫星,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智能解译、视频(shìpín)AI预警等技术,打造了“空、天、地、网”立体监控网络,精细管控农业“非农化”和“非粮化”问题,让耕地保护措施落地有声。2022-2024年,全市(quánshì)恢复补充耕地超过20万亩,2024年全市耕地面积(gēngdìmiànjī)228.76万亩,其中,永久基本农田(jīběnnóngtián)保护面积187.23万亩。
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,而建设高标准(gāobiāozhǔn)农田是筑牢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(zhòngyào)基础。
土地规整连片,灌溉排水设施完善,田间道路通畅,土壤深厚肥沃……通过(tōngguò)小改大(gǎidà)、坡改缓、瘦改肥,眉山农业生产(shēngchǎn)逐步实现规模成片、宜机作业、能排能灌、高产稳产目标。
在(zài)高标准(biāozhǔn)农田建设上,眉山全域(quányù)推进(tuījìn)。全省首个高标准农田建设地方标准、全省首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编制规则的出台,让眉山成为全省首批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市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片区高标准农田,以其标准化程度高,成为全省示范样板之一。
2022年以来,全市建成高标准农田149.98万亩,为(wèi)粮食(liángshí)生产筑牢根基,农业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,一幅高产(gāochǎn)、稳产、生态良好的现代化农田画卷徐徐展开。
卫星赋能“天府粮仓(liángcāng)”建设
近日,记者在东坡区乡情水稻专业合作社水稻种植基地看到,长势良好的(de)秧苗随风摇曳。“这些水稻都是(shì)科技的结晶。”该合作社理事长巫志祥自豪地指着眼前的稻田说,“这些品种(pǐnzhǒng)不仅高产(gāochǎn),还耐密、抗逆性强,即使遇到恶劣天气,也能保证产量。”
2024年,巫志祥参加了全省“天府粮仓·百县千片”规模经营主体高产(gāochǎn)竞赛(水稻),其竞赛田块(tiánkuài)单产达到870.51公斤(gōngjīn),亩(mǔ)均收益达800-1000元,荣获2024年全省粮油规模经营先进主体称号,全省仅50个主体获此殊荣。
“以(yǐ)前种地(zhòngdì)靠经验,现在靠科技。”巫志祥在流转的3000亩土地上,不断优化土地利用率,以科技赋能,选用品香优秱珍等优质水稻(shuǐdào)品种,从源头提升单产潜力与稻米品质。
在种植过程中,他更是严格落实(luòshí)统一品种、技术、施肥、用药和服务(fúwù)的规范种植,全程机械化作业,同时,推广杂交稻机械化精准条播育(yù)插秧技术,配套节氮减排施肥、合理密植、精准田间管理等措施(cuòshī),实现药肥双减、高产高效,技术到位率100%。
眉山(méishān)高度重视发展粮食新型(xīnxíng)经营主体(zhǔtǐ),培育(péiyù)家庭农场粮食产业联合体4个、种粮大户1310户、社会化服务组织3317家,社会化服务面积476万亩次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粮食科技推广和现代化经营的主力军。
地为(dìwèi)粮之本,技为粮之能,科技支撑是粮食生产的关键。
近年来,眉山坚持向科技要动力,重点(zhòngdiǎn)围绕“良种”“良田(liángtián)”“良机”“良法”“良制”,打好组合拳,应用智能化、信息化、数字化手段赋能农业生产全过程,让每一寸耕地(gēngdì)都迸发出科技的力量,让每一粒粮食(liángshí)都凝聚起创新的智慧。
从种业出发,眉山实施种质资源保护、种业创新攻关等种业振兴“五大(wǔdà)行动”,建立杂交(zájiāo)水稻(shuǐdào)育种材质选育和品种研发基地,鼓励“高校院所+育制种(zhìzhǒng)企业(qǐyè)”联合攻关,初步形成以杂交水稻为主的“育繁推”一体化种业体系。目前,全市杂交水稻制种能力面积8万亩、良种普及率达99%。
从科技(kējì)成果转化发力,眉山持续(chíxù)加强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,建立50个粮食千亩高产片和22个百亩(bǎimǔ)超高产攻关片,开展水稻“一优两高(liǎnggāo)”生产竞赛,推动专家产量转化为农户产量、典型产量转化为大田(dàtián)产量,带动全市水稻大面积均衡增产、提质增效,竞赛田块最高亩产(mǔchǎn)达893.1公斤。仁寿县获得全省10个粮油千亩高产先进县第一名。
从机械化水平着手,建成省级“五良”融合全程机械化示范区2个、“全程机械化+综合农事”服务中心9个、区域农机服务中心1个,东坡区(dōngpōqū)入选全国第七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(nóngzuòwù)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。2024年全市农作物耕种(gēngzhòng)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0%以上(yǐshàng)。
自动化育秧、机械化耕整地、机械化插秧、无人机植保、机械化收割……如今,一系列“科技+”操作已(yǐ)覆盖整个眉山(méishān)农事(nóngshì)生产,科技的光芒,在眉山田野上闪耀。在科技助推下,眉山粮食(liángshí)单产水平连续三年稳居全省前列。
农业(nóngyè)生产资料供应、大田标准生产、产品精深加工、市场拓展销售……眉山(méishān)农业产业链已涵盖了农业生产的上游、中游和下游各个环节。
日前,丹棱冻粑(dòngbā)(bā)产业园内机械运转不停,一批批冻粑通过传送带进入包装车间完成包装后出厂销售。“我们的产品已经进入省内的许多高职院校(yuànxiào)、餐饮连锁门店和单位食堂。”该产业园项目负责人骆良丹介绍(jièshào),产业园拥有国内首条定制化冻粑生产线,将(jiāng)大米进行深加工,成为各种口味的冻粑,深受市场喜爱,全年销售额有望突破千万元。
加强农业全产业链(chǎnyèliàn)建设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、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、促进农民(nóngmín)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。
近年来(jìnniánlái),眉山强力推进高品质(pǐnzhì)“东坡(dōngpō)大米(dàmǐ)”试点攻关。通过优选良种、控密优植等品质提升技术路径和有机绿色生产(shēngchǎn),建立3000亩高品质“东坡大米”生产基地。创新采用统一(yī)收购、统一烘干(hōnggān)、统一加工(jiāgōng)、统一品牌、统一营销的“五统一”营运模式。“东坡大米”以(yǐ)其“米粒饱满晶莹,口感软糯清香”的优质品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,一上市就深受消费者欢迎,树立起高端(gāoduān)品牌形象。据了解,2023年以来,“东坡大米”参加天府粮仓精品品牌全国行、中国品牌日活动(huódòng)、中国农民丰收节、农业食品博览会等优质展会20余场次,入选“2023全国土特产推介名录”,获评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2024年全国优质粮食区域公用品牌传播案例,“天府东坡大米”获得2024年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金奖。
5月25日,第二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在(zài)成都开幕,会上,眉山(méishān)馆设置的“天府粮仓”展区人流涌动,大家对(duì)集中展示的“东坡大米”、东坡泡菜、眉山春橘、东坡肉、钵钵鸡等“味在眉山”特色产品大加赞赏。眉山农业品牌逐渐走出四川,走向全国(quánguó)。
眉山坚持农业园区引领带动,新评定粮油类市级园区14个(gè)、省级园区4个,粮油类园区面积达到45万亩。深入实施(shíshī)优质粮食工程,完善农特产品仓储物流、精深加工(jiāgōng)、订单(dìngdān)销售等产业链条,建成以预制菜加工,大米、中药材(zhōngyàocái)为主的农副产品仓储冷链配送基地;开发东坡(dōngpō)泡菜产品和“东坡大米+”系列组合产品,形成“东坡大米+东坡肉+东坡泡菜”等完整产业链条,助力打造(dǎzào)成都都市圈“中央厨房”供给体系。2022年(nián)6月-2024年12月,眉山实现粮油加工转化产值387.47亿元,粮食产业提质增效迈上新台阶。
为更好地增加产业综合效益,眉山牢固树立大农业观,以拓展农业多种功能、发掘乡村多元价值为方向,全方位开发利用(kāifālìyòng)农业资源,推动农业产业领域(lǐngyù)更宽、附加值更高、产业链条更长。春日里的青岗“菜花坞”,金灿灿(jīncàncàn)的油菜花铺满山岗;盛夏时节的竹里稻香,稻浪翻滚,翠竹环绕;金秋(jīnqiū)时节的桔香(júxiāng)稻田,金黄稻穗与累累橙果相映成趣……眉山挖掘农业地方特色,加强跨区域品牌(pǐnpái)联动,打造特色产业IP,唱响乡村振兴之歌(zhīgē)。
绿绿的秧苗在水田中(zhōng)随风轻摆,玉米植株挺立田间,大豆嫩芽破土而出……初夏时节,眉山的田间地头(dìtóu)一派生机盎然,孕育着丰收(fēngshōu)和希望。
作为“天府粮仓”首提地,眉山牢记殷殷嘱托,坚定扛起保地稳粮的(de)政治责任,奋力打造“美田弥望、稻谷飘香、物阜民丰、幸福和(hé)乐”的新时代更高水平(gāoshuǐpíng)“天府粮仓”示范区,努力(nǔlì)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“眉山力量”。
近年来,眉山交出亮丽成绩单: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综合评价和粮食安全(liángshíānquán)党政同责考评均居全省(quánshěng)第一,2023年田长制工作考核全省第二,2024年度(niándù)市(州(zhōu))党委和政府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优秀(yōuxiù),“天府粮仓”建设成效连续三年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。
眉山地处岷江中游,是成都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,千百年来大自然的钟爱和人民的勤劳使得这片土地成为(chéngwéi)一方(yīfāng)产粮宝地。
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,加强耕地保护,严守耕地红线,才能(cáinéng)牢牢端稳中国饭碗(fànwǎn)。
近年来,眉山担当作为,扛牢粮食安全重任,坚持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”,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(bǎohù)制度,成立耕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,出台耕地保护措施30条,配备“四级”田长7700余名,将(jiāng)耕地保护任务(rènwù)落实到人头(tóu),每一寸土地都有了守护者。
面对农村劳动力流失、部分土地荒芜的情况,眉山出台撂荒地(liàohuāngdì)整治8条措施,建立“国企主导、政府奖补、社会参与”的长效机制,创新(chuàngxīn)“帮耕帮种、流转耕种(gēngzhòng)、兜底复种”等多种模式,全市撂荒地实现动态清零,整治成效显著(chéngxiàoxiǎnzhù),整治经验成为2023年全省典型案例。
近日,记者走进市田长制办公室调度中心,看到工作人员点击地图上任意一个网格,大屏幕上随即显示对应网格的卫星遥感影像图,以及(yǐjí)相关耕地数量、质量、田长等(děng)动态信息(xìnxī)。“依托卫星遥感技术,实现了辖区耕地监测(jiāncè)全覆盖。”现场有关负责人说。
以(yǐ)科技护良田,眉山依托(yītuō)已发射的10颗高分辨遥感卫星,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智能解译、视频(shìpín)AI预警等技术,打造了“空、天、地、网”立体监控网络,精细管控农业“非农化”和“非粮化”问题,让耕地保护措施落地有声。2022-2024年,全市(quánshì)恢复补充耕地超过20万亩,2024年全市耕地面积(gēngdìmiànjī)228.76万亩,其中,永久基本农田(jīběnnóngtián)保护面积187.23万亩。
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,而建设高标准(gāobiāozhǔn)农田是筑牢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(zhòngyào)基础。
土地规整连片,灌溉排水设施完善,田间道路通畅,土壤深厚肥沃……通过(tōngguò)小改大(gǎidà)、坡改缓、瘦改肥,眉山农业生产(shēngchǎn)逐步实现规模成片、宜机作业、能排能灌、高产稳产目标。
在(zài)高标准(biāozhǔn)农田建设上,眉山全域(quányù)推进(tuījìn)。全省首个高标准农田建设地方标准、全省首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编制规则的出台,让眉山成为全省首批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市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片区高标准农田,以其标准化程度高,成为全省示范样板之一。
2022年以来,全市建成高标准农田149.98万亩,为(wèi)粮食(liángshí)生产筑牢根基,农业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,一幅高产(gāochǎn)、稳产、生态良好的现代化农田画卷徐徐展开。
卫星赋能“天府粮仓(liángcāng)”建设
近日,记者在东坡区乡情水稻专业合作社水稻种植基地看到,长势良好的(de)秧苗随风摇曳。“这些水稻都是(shì)科技的结晶。”该合作社理事长巫志祥自豪地指着眼前的稻田说,“这些品种(pǐnzhǒng)不仅高产(gāochǎn),还耐密、抗逆性强,即使遇到恶劣天气,也能保证产量。”
2024年,巫志祥参加了全省“天府粮仓·百县千片”规模经营主体高产(gāochǎn)竞赛(水稻),其竞赛田块(tiánkuài)单产达到870.51公斤(gōngjīn),亩(mǔ)均收益达800-1000元,荣获2024年全省粮油规模经营先进主体称号,全省仅50个主体获此殊荣。
“以(yǐ)前种地(zhòngdì)靠经验,现在靠科技。”巫志祥在流转的3000亩土地上,不断优化土地利用率,以科技赋能,选用品香优秱珍等优质水稻(shuǐdào)品种,从源头提升单产潜力与稻米品质。
在种植过程中,他更是严格落实(luòshí)统一品种、技术、施肥、用药和服务(fúwù)的规范种植,全程机械化作业,同时,推广杂交稻机械化精准条播育(yù)插秧技术,配套节氮减排施肥、合理密植、精准田间管理等措施(cuòshī),实现药肥双减、高产高效,技术到位率100%。
眉山(méishān)高度重视发展粮食新型(xīnxíng)经营主体(zhǔtǐ),培育(péiyù)家庭农场粮食产业联合体4个、种粮大户1310户、社会化服务组织3317家,社会化服务面积476万亩次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粮食科技推广和现代化经营的主力军。
地为(dìwèi)粮之本,技为粮之能,科技支撑是粮食生产的关键。
近年来,眉山坚持向科技要动力,重点(zhòngdiǎn)围绕“良种”“良田(liángtián)”“良机”“良法”“良制”,打好组合拳,应用智能化、信息化、数字化手段赋能农业生产全过程,让每一寸耕地(gēngdì)都迸发出科技的力量,让每一粒粮食(liángshí)都凝聚起创新的智慧。
从种业出发,眉山实施种质资源保护、种业创新攻关等种业振兴“五大(wǔdà)行动”,建立杂交(zájiāo)水稻(shuǐdào)育种材质选育和品种研发基地,鼓励“高校院所+育制种(zhìzhǒng)企业(qǐyè)”联合攻关,初步形成以杂交水稻为主的“育繁推”一体化种业体系。目前,全市杂交水稻制种能力面积8万亩、良种普及率达99%。
从科技(kējì)成果转化发力,眉山持续(chíxù)加强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,建立50个粮食千亩高产片和22个百亩(bǎimǔ)超高产攻关片,开展水稻“一优两高(liǎnggāo)”生产竞赛,推动专家产量转化为农户产量、典型产量转化为大田(dàtián)产量,带动全市水稻大面积均衡增产、提质增效,竞赛田块最高亩产(mǔchǎn)达893.1公斤。仁寿县获得全省10个粮油千亩高产先进县第一名。
从机械化水平着手,建成省级“五良”融合全程机械化示范区2个、“全程机械化+综合农事”服务中心9个、区域农机服务中心1个,东坡区(dōngpōqū)入选全国第七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(nóngzuòwù)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。2024年全市农作物耕种(gēngzhòng)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0%以上(yǐshàng)。
自动化育秧、机械化耕整地、机械化插秧、无人机植保、机械化收割……如今,一系列“科技+”操作已(yǐ)覆盖整个眉山(méishān)农事(nóngshì)生产,科技的光芒,在眉山田野上闪耀。在科技助推下,眉山粮食(liángshí)单产水平连续三年稳居全省前列。
农业(nóngyè)生产资料供应、大田标准生产、产品精深加工、市场拓展销售……眉山(méishān)农业产业链已涵盖了农业生产的上游、中游和下游各个环节。
日前,丹棱冻粑(dòngbā)(bā)产业园内机械运转不停,一批批冻粑通过传送带进入包装车间完成包装后出厂销售。“我们的产品已经进入省内的许多高职院校(yuànxiào)、餐饮连锁门店和单位食堂。”该产业园项目负责人骆良丹介绍(jièshào),产业园拥有国内首条定制化冻粑生产线,将(jiāng)大米进行深加工,成为各种口味的冻粑,深受市场喜爱,全年销售额有望突破千万元。
加强农业全产业链(chǎnyèliàn)建设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、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、促进农民(nóngmín)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。
近年来(jìnniánlái),眉山强力推进高品质(pǐnzhì)“东坡(dōngpō)大米(dàmǐ)”试点攻关。通过优选良种、控密优植等品质提升技术路径和有机绿色生产(shēngchǎn),建立3000亩高品质“东坡大米”生产基地。创新采用统一(yī)收购、统一烘干(hōnggān)、统一加工(jiāgōng)、统一品牌、统一营销的“五统一”营运模式。“东坡大米”以(yǐ)其“米粒饱满晶莹,口感软糯清香”的优质品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,一上市就深受消费者欢迎,树立起高端(gāoduān)品牌形象。据了解,2023年以来,“东坡大米”参加天府粮仓精品品牌全国行、中国品牌日活动(huódòng)、中国农民丰收节、农业食品博览会等优质展会20余场次,入选“2023全国土特产推介名录”,获评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2024年全国优质粮食区域公用品牌传播案例,“天府东坡大米”获得2024年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金奖。
5月25日,第二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在(zài)成都开幕,会上,眉山(méishān)馆设置的“天府粮仓”展区人流涌动,大家对(duì)集中展示的“东坡大米”、东坡泡菜、眉山春橘、东坡肉、钵钵鸡等“味在眉山”特色产品大加赞赏。眉山农业品牌逐渐走出四川,走向全国(quánguó)。
眉山坚持农业园区引领带动,新评定粮油类市级园区14个(gè)、省级园区4个,粮油类园区面积达到45万亩。深入实施(shíshī)优质粮食工程,完善农特产品仓储物流、精深加工(jiāgōng)、订单(dìngdān)销售等产业链条,建成以预制菜加工,大米、中药材(zhōngyàocái)为主的农副产品仓储冷链配送基地;开发东坡(dōngpō)泡菜产品和“东坡大米+”系列组合产品,形成“东坡大米+东坡肉+东坡泡菜”等完整产业链条,助力打造(dǎzào)成都都市圈“中央厨房”供给体系。2022年(nián)6月-2024年12月,眉山实现粮油加工转化产值387.47亿元,粮食产业提质增效迈上新台阶。
为更好地增加产业综合效益,眉山牢固树立大农业观,以拓展农业多种功能、发掘乡村多元价值为方向,全方位开发利用(kāifālìyòng)农业资源,推动农业产业领域(lǐngyù)更宽、附加值更高、产业链条更长。春日里的青岗“菜花坞”,金灿灿(jīncàncàn)的油菜花铺满山岗;盛夏时节的竹里稻香,稻浪翻滚,翠竹环绕;金秋(jīnqiū)时节的桔香(júxiāng)稻田,金黄稻穗与累累橙果相映成趣……眉山挖掘农业地方特色,加强跨区域品牌(pǐnpái)联动,打造特色产业IP,唱响乡村振兴之歌(zhīgē)。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